「 课程背景 」
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本科一年级夏季学期的建筑与城市认知实习无法开展线下的城市考察与国际化交流,在此背景下,中日同学采用虚拟现实技术, 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上建筑与城市认识”国际化特色课程。课程以中日同学对于两国文化风俗异同的思考与讨论为主线,辅以3D建模和虚拟现实软件表达设计的教学和实践,意在启迪学生以跨文化的辩证视角来看待现代城市空间的结构肌理。教学安排以课程讲授和小组讨论活动为主,从6月29日开始至7月10日左右结束,为期两周左右,整个教学活动均在网络上完成。
「 教学设计 」
本次课程以“感谢上帝,星期五”为主题,将来自中国与日本两个国家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让学生们通过Fuzor软件,在VR里建立一条中日文化融合的街道,以虚拟的方式对不同国家、城市周末的城市街道生活进行交流。学生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具体选择哪些文化要素、以何种方式呈现,通过云上虚拟环境寻找彼此城市街景空间的不同,进而分享和理解彼此的城市空间与文化,让学生们了解城市的定义并不只是城市空间和基础设施,还包括人、文化和语言。
不同于日常的任务驱动的设计课,线上的建筑与城市认知更加要求学生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城市,以及城市背后所映射出来的历史风貌和人文内涵。学生不再囿于去完成某个具体的设计作业任务,而是以亲历者的身份去体验现实,以观察者的身份去向城市求知探索,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创造,从而实现认知上的完整。
课程由来自新西兰的Schnabel教授与来自日本Fukuda教授带来的介绍讲座开始。作为惠灵顿和大阪的本地居民,同时又是建筑相关的研究者,两位教授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两地的自然人文历史,也通过视频让学生领略了与深圳全然不同的异国风光。中午,各组成功对接了即将与大家展开密切合作的日本组员,第一天的课程就在中式英语和日式英语的碰撞中圆满结束。
接下来的四天的学习重点在于Fuzor软件相关的探索与实践,同时,各组同学也与大阪大学的组员相约线上会议室,带着各自搜集到的相关照片与视频,向对方展示本地居民心中可以概括城市的意象,并展现自己城市与众不同的魅力。此外,在课程的前四天,学生每天上午都能听到一场优质讲座,帮助他们理解VR技术的前景、VR领域的思考方式、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等前沿科学知识。讲座完毕后,学生们自行与日方对接交流,通过互动拨开VR这个热门词汇脸上的重重面纱,初步对虚拟现实有了更深的理解,带来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课程中期,中日同学的交流更进一步。大家纷纷带着手机走出教室、走出校园,通过线上视频,为日方同学介绍校园环境和深圳地标。日方同学也非常热情的带领我方组员 “云游大阪大学”,两国建筑高度、密度等差异,都给学生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经过八天的学习与交流,各组同学均找到了不同的切入点,在中期汇报上展示了充满想象力的设计概念模型,即使一些小组的英文汇报不甚流利,三位老师仍然非常耐心地倾听并尝试理解各小组看待中日文化的不同角度,并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们探讨,启发大家对已有概念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同时给出后期如何表达设计的相关意见,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为大家后期进一步完善设计铺平了道路。
中期汇报之后,同学们就紧锣密鼓地进入了最终成果表达的环节,模型完善、VR交互设计、展示演讲PPT准备·······一连好几天,实验室里都始终有同学们忙碌的身影。在这一阶段,中日同学进行了多场头脑风暴,各组都脑洞大开,有的创造出了突破常理、令人惊叹的聚落模型,有的在Fuzor当中设计了代入感极强的交互场景,还有的拼贴出了酷毙的海报······在见证一个个作品的诞生过程中,心中的成就感和期待给了大家不断前进的动力。
“在课程临近尾声,各项准备已经基本做好的时候,我带上VR设备,真正踏入了这个由我和我的组员共同创造的怪诞世界,光怪陆离,精彩纷呈······这个时候我忽然感觉到一种满足和感动,感到过去一段时间的付出充满意义,有所收获,而且有所创造。”一位笔者的组员分享收获时写道。
最终成果展示过程中,每个小组都带来了精彩的讲解和Fuzor交互录像,让听众不但了解了他们的思考和观点,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他们创造出的一方洞天,体验到了多种异国文化。五个不同小世界,带来的是一场难忘的经历。下面就让我们来回顾各组带来的成果展示。
「 成果展示」
Team1:OSWonderland
成员:魏榕 金嘉怡 马凌霄 李静雯 万子仪 鲍泽平
深圳、大阪,都是著名的港口城市,都拥有珍贵的海洋资源。为了体现海洋城市的共同点、以及中日文化的碰撞,第一组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大小变化为灵感,通过一连串“岛屿”,来表现街道中不同空间之间的连续体验。岛屿的空间顺序从最初的极度日本化、极度中国化的跳跃,到最终中日文化融合的和谐,展现了两国文化循序渐进的融合过程。
Team2:Above the Cloud
成员:羊辛霖、易澍人、林喻子晴、杜享昱、姜睿
深圳和大阪在哪些方面相似呢?第二组同学发现,它们都是以技术和商业为基础的现代城市,于是,她们希望能够打造一个理想的空中城市。她们将空间体验与一天之中的时间变化相结合,从深圳的高楼大厦逐渐过渡到大阪的古建社区,为忙碌的深圳人民提供更和谐的生活环境。
Team3:Playfulness
成员:山昀禾、朱瑞婷、袁梓洋、张龙珠、陈荣康
在寻找深阪城市异同的过程中,第三组的同学深深感受到了文化传播的轮回。她们将这种感觉具象为风车,并以小吃作为切入点,设计了四个绕着中央岛屿旋转的小岛。每个小岛都具备自己的特色,有中国古建筑、中国庙会、古今中日的餐车、深圳大阪的地标建筑……这些设计让人感受到两国文化冲突融合的新体验。
Team4:MAD Tree
成员:金晨雷、陈梦佳、王宇轩、朱世航、范珅瑞
每一种文化,都不是浑然一体的庞然大物,而是从一颗种子生根发芽的树。本着这个思想,第四组将中日文化拆解为枝条、树干和根部三部分,分层构筑出一棵文化大树。考虑到深圳和大阪的城市化特征,该组还采用“CrazyGrowing”的方式,将这棵树构造出赛博朋克般的科技感和未来感,很好地呼应了深圳和大阪的主题。
Team5:Dragon Valley
成员:彭钰清、韩亚轩、万宇、杨腾越、娄楠
当所有组都在思考中日文化的时候,第五组注意到了课程的第三个国家:新西兰。他们尝试从以新西兰为代表的西方视角去观察中日东方文化,并且力求在模型中将这种文化误解具象化、最大化,因此得到这个怪诞又深刻的作品。
「 结语 」
在建筑与城市认知课程开始之前,大家一直以为因疫情而无法出国是夏季学期的遗憾,然而在真正完成了这门课程之后,大家改变了看法,对VR技术未来的发展与在建筑专业上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线上互动缩短了异国同学的距离,VR交互软件Fuzor给予学生们更好表达设计的方式,实现了不同国家、不同地点用户在同一空间进行交流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此次课程从实践出发,通过线上的跨国交流,启迪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用各种不同的角度去感知空间,去探究多国文化异同与城市的关系,并对自己的思考进行个性化表达,在兼顾知识的输入和成果的输出的同时,也获得体验的乐趣。课程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对其它专业课程也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必将成为2020年疫情中的一次难忘且美好的经历。
文 / 魏榕 羊辛霖 卢添添
校对 / 戴冬晖 张婧远
排版 / 胡桢
想获取更多资讯吗?
想与我们有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吗?
快来关注“HITSZ建筑学院”“HITSZ建微知筑”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
更多惊喜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