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院

知行论坛对话(一):城市设计专业基础教育
信息来源: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7-10-27 15:40:44    浏览:次    【

       2017年10月14日下午,第二届城市设计知行论坛进入专业对话环节。哈尔滨工业大学冷红教授主持了《城市设计专业基础教育》的对话。对话由主题发言和自由讨论构成。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陈一新副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小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刘宛副教授、天津大学陈天教授、东南大学徐小东副教授以及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吕飞副教授和刘堃副教授做了主题发言,对城市设计教育面向实践的要求、国内外城市设计教育实践的特点、城市设计的公民教育实践等议题做了充分的阐述与讨论。自由对话环节,与会嘉宾就城市设计专业基础教育的现状、未来发展畅所欲言,观点碰撞,对话取得圆满成功。

对话现场

 

 

对话嘉宾发言

       陈一新副总规划师从城市设计行业实施管理者的角度提出城市设计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并结合当前深圳的城市更新实践对此进行了解读。陈一新将城市设计实施分为法律法规、技术导则、实施成果三个层次,认为法律层级保障的缺位是城市设计实施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城市设计需要进入法定规划层面,需要编制权威的城市设计成果,管理者也需要坚定实施城市设计的信念。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小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关系、城市后续建设意愿、城市设计方案转译等方面对城市设计预控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通过重庆的实践案例展开具体阐述。

 



       面向城市设计专业实践对专业教育的要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刘宛副教授在发言中提出了当前学生存在的视角单一、缺乏生活体验、过分的创造冲动、基本功不足等问题。因此,城市设计教育应在价值观、规则、空间设计方面的学习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城市设计实践的理解。

 


       注重专业实践也在国内外的城市设计教育中得到体现。天津大学的陈天教授梳理了英国谢菲尔德、伦敦大学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等英美国家高校的城市设计课程体系。陈教授认为,城市设计教育应该注重多元视角、实施过程导向、强调公众参与的发展趋势。

 


       东南大学的徐小东副教授对东南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城市设计教育进行了详细介绍。在东南大学,城市设计并没有单设专业,而是作为建筑系学生硕士论文选题方向之一,并在空间设计训练的基础上设置遗产保护、绿色城市设计、数字化城市设计、城市双修等专题性城市设计课程。对学生的城市设计训练则强调针对选定专题方向进行的策略选择、空间塑形、多方案模拟等一系列设计程序和思维的培养。

 


        吕飞副教授介绍了哈工大校本部本科阶段的城市设计教学工作。建筑、规划、风景园林3个专业在设计课训练中均融入了城市设计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空间逻辑思维能力。设计课程从综合空间认知、提出设计理念、构建场所精神三个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城市设计思考,训练学生从城市设计角度自发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对城市设计作为公共决策的连续过程的理解。

 


       刘堃副教授将公民科学方法论引入城市设计研究,提出从信息科学技术、环境行为研究、社会管理等方面拓展城市设计学科的教学内容。刘堃认为城市设计教育不仅是专业性的教育,也是一种市民教育方式,提出公民科学导向的城市设计实践框架,强调城市设计师对公民的引导教育作用,并通过福田建设中央活力区规划设计研究、福田区红荔村儿童友好型社区规划设计等案例,进一步阐述了环境分析技术和参与式设计组织作为公民科学导向城市设计核心技术的应用实践。

 

       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嘉宾就各自在城市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获取的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庄宇教授分享了同济大学曾短时间实施的建筑与规划专业的合作式设计课程教学经验,陈天教授提出了城市设计教育中对正规空间设计的教学传统以及对非正规空间设计未来面临的需求。哈工大的戴锏老师就教学中遇到的城市设计教学深度把握的问题提出了疑问。

       经过对话,与会嘉宾就城市设计基础教育达成了初步共识。此次对话认为,目前开设单独的城市设计专业的条件和环境还不成熟,如何在建筑、规划专业现有学科设置基础上融入对城市设计能力的培养训练、增强学生对城市设计专业实践的理解、呼应当下的城市设计实践是当前城市设计基础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

 

 

】【打印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 
上一篇知行论坛对话(二):城市设计职业素养提升 下一篇城市设计知行论坛:“城市·建筑”青年学...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