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工程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名单的通知》(学位办[2019]5号)的要求,推动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本研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本研课程管理,现启动2020版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内容及要求
(一)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
1.修订对象:2020级工程硕士、工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修订依据:本次修订基于2019版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深圳校区工程类专业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表(见附件1)。
3.基本要求:
(1)各学院在2019版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基础上,将原工程领域(工程博士以学科为参照)调整为对应的专业学位类别,原工程领域(学科)可设为调整后的专业学位类别下的研究方向。
(2)对于调整后的专业学位类别,学院应结合自身长远发展目标和学科优势组织开展研讨,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高层次应用科技人才培养新模式。
(3)各学院应根据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鼓励学科交叉与融合,对同一专业学位类别涉及不同学院,鼓励学院间加强沟通协调,对相同或相近课程进行优化整合,鼓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跨学院选课,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4)对同一学院同一专业学位类别下多个原工程领域,鼓励学院将原工程领域培养方案进行整合优化后形成一套培养方案。例如现工程硕士“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类别下,原工程领域 “电子与信息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光学工程”同属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院可考虑将三个培养方案进行优化整合,形成一套培养方案。
(二)推动本研贯通,统一课程编码
1.基本思路:以2020版本科生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梳理研究生课程体系,加强本研课程规范管理,推进本研课程贯通。《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2020版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编码规则》(附件2)在2016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拟采用的课程编码体系》基础上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各学院据此完成研究生课程编码工作。
2.基本原则:
(1)唯一性原则。课程编码是课程信息的载体,具有唯一性,实行一门课程一个编码。凡课程关键信息、面向对象、难易程度等若存在差异,则视为不同课程,并分别编码。
(2)统一性原则。不同学科开设的相同内容课程,学科间应加强沟通,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后统一设置,并合理确定开课单位及授课教师,采用统一课程编码。
(3)稳定性原则。课程编码一经编制并使用,即纳入课程信息库作为课程元数据,过程中不得随意变动和增减。
(4)有序性原则。各学科要认真理清所开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注重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的相互联系,明确具体课程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对应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合理设计前置与后置课程,优化课程组成结构,有序编码。
(5)规范性原则。一门课程应具有完整的课程信息,具体包括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含中、英文对照)、开课单位、课程类别、学分、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适用对象、考核方式等,并按照相应的编码规则进行编制。
3.相关要求:
(1)2020版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均需采用新课程编码。各学院编制研究生课程新旧编码对照表,经教务部核实后在教务系统实现新旧课程编码对照和转换。新增课程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录入教务系统。
(2)各学院负责学科硕、博课程编码,包括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核心课、学科选修课、实习实践类(经典文献阅读、学术交流、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学位论文阶段必修环节(硕士生开题报告、综合评定、博士生开题报告、博士生中期检查)。
(3)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的公共课程由教务部统一编制,如思政课、英语课、素质提升课。
二、组织形式
各学院成立以主管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为组长,本学科研究生导师或学术骨干为成员的工作组(一般不少于5人),负责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具体修订和研究生课程编码工作。
三、时间安排
4月中旬:启动2020版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和研究生课程编码工作。
4月中旬—5月中旬:学院开展调研进行培养方案修订并组织专家评审;将《研究生课程新旧编码对照表》(附件3-1)和《新增课程信息表》(附件3-2)报送教务部核实后实现教务系统代码转换和新增课程录入。
5月下旬:2020版研究生培养方案(含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附件4)经学院教学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报送教务部备案;教务部组织各学院将培养方案录入教务系统。
6月-7月:教务部整理研究生培养方案并印制成册。
9月:正式启用研究生新版课程编码,2020版研究生培养方案正式实施。
详细要求及附件下载见http://www.hitsz.edu.cn/article/view/id-86974.html